辣椒 (Capsicum annuum) 養護指南
快速護理指南
- 如何種植辣椒 ?
- 哪種土壤適合種辣椒 ?
- 該多久給辣椒澆一次水?量是多少?
- 辣椒的生長需要多少陽光?
- 如何判斷辣椒是否到了採收的時間?
環境因素
水分
光照
土壤
一般採取日光消毒加藥劑的方式, 即通過將基質平攤後覆蓋黑色薄膜暴晒15天, 隨後加入藥劑,如多菌靈, 用量參照說明書, 攪拌混勻, 以達到消毒效果。
日常養護
定植
它的種子適宜在溫度為25 - 30 ℃ 、濕度為60%~80%、土壤透氣良好的條件下播種。播種前需要對將種子晾曬在太陽下2~3天, 可以殺菌、促進種子萌發。播種間距建議為2.5 cm ,播種深度1.3 cm ,播種後覆蓋一層細土。
播種後的前10天要注意保溫 ,比如蓋上一層膜,不用通風,因為辣椒種子發芽需要溫暖的環境。當幼苗出土並長出2~4片葉子時,要揭開薄膜,適當通風,使幼苗的生長環境溫度維持在白天20 - 25 ℃ ,晚上15 - 17 ℃ 。注意除草, 適當施加尿素等作為葉面肥。
移栽的話, 建議先選擇已經長有12~13片葉子且莖幹較堅硬的健康小苗進行移栽。移栽最好選在陰天,氣溫要穩定在10 ℃以上,以防幼苗受到霜凍影響。 最好將小苗連同它附近的土壤一同挖起移栽,這樣可以保護它的根係並提供給植株適量的營養 。栽植的深度建議為10 cm ,植株間距為20 - 30 cm 。移栽後, 可以用細土填塞空隙, 然後及時澆水, 還可以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薄膜以保溫。
施肥
辣椒喜歡養分充足的生長環境,需要均衡施加各種肥料 。在苗期, 要少施肥, 等到幼苗長出2~3片葉時, 需要及時補充氮肥和磷肥給花芽生長提供營養;在花期, 要適量增加施肥量, 建議適量施加硼肥以防止植株落花。
在盛果期, 辣椒需要積累大量養分,此時應該加大施肥量,最好選擇氮磷鉀的混合肥料;在結果後期,要控制氮肥,對根部補施磷、鉀肥,這樣可以讓果實進一步膨大、顏色更加艷麗。
修剪
對辣椒進行修剪,主要是為了滿足果實對養分的需求。我們需要剪去植株底部老葉和細弱的側枝,這樣可以保證通風透光,增強植株的光合作用 。同時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營養消耗,保障果實的營養需求 。
栽種在花盆中的辣椒 ,很容易倒伏,這樣會影響植物生長,也不美觀。建議可以使用支架支撐植物主幹,讓它保持直立 。在結果的時候, 可以摘除一些畸形或弱小的果實, 減少多餘養分消耗, 而讓剩下的果實得到更多養分, 還能確保果實接受充分光照, 著色均勻。
採收
繁殖方式
辣椒一般採用種子繁殖。播種後等待種子發芽,直到植株長出4~5片葉就可以進行第一次移栽,植株間距建議為5 cm 。待植株長至壯苗,即長有14~15片葉並且莖幹開始變硬,就可以進行定植,植株間距建議為25 - 30 cm 。
季節性注意事項
常見問題
為什麼葉子會變黃或枯萎?
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。首先,要判斷它是否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。光照不足、被曬傷、土壤長期乾旱以及肥料不足都會導致此現象。如果排除上述原因,請考慮是否由疾病或是害蟲引起。如果有害蟲,通常在植物上會發現蟲孔。如果是疾病,應盡快切除患病部位,並對傷口進行消毒。
為什麼辣椒果實臍部出現腐爛的情況?
這是辣椒臍腐病, 一般是植株缺鈣或者缺水引起的。要注意補充鈣肥, 比如在花期噴灑1%過磷酸鈣, 間隔10~15天一次, 連續噴灑2~3次, 這樣可以有效補充鈣。它生長需要充足的水, 可以在植株定植時澆足水, 等到在果實成熟後再適當減少澆水。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薄膜可以有效減少水分的流失, 適度遮蔭也可以減少植株水分過度地蒸騰。
為什麼辣椒會出現畸形?
很多原因都會導致它畸形。首先要判斷這種畸形是否是環境因素造成的。植株開花前後溫度過高或過低,、缺少營養、缺少光照都可能會引起果實畸形。長時間的暴晒或缺水也會讓果實畸形。建議在花期,把溫度控制在25 ℃左右,修剪掉多餘的側枝、老葉,同時保證充足但不過於強烈的光照,適當施肥。除此之外, 辣椒染上病毒也會出現果實畸形, 這種情況要及時噴藥, 同時殺滅薊馬、蚜蟲等傳播病毒的害蟲。
為什麼辣椒果實這麼小?
為什麼辣椒的花大量地掉落?
常見病蟲害處理方式
白粉病
白粉病一般出現在它的生長中後期, 夏末秋初或乾燥天氣裡容易發生病害。病害開始時, 葉片正面或背面上會出現圓形白粉狀斑點, 不久斑點會擴大並連成一片。發病後期整個葉片都會佈滿白色粉狀物, 葉片也會變成灰白色, 嚴重時全部葉片會變黃並脫離。
生長季結束以後要盡快清理病葉、落葉和雜草, 選擇噴灑43%戊唑醇懸浮液4000倍稀釋液, 以有效防治病害。白粉病初期不易發現, 病情一旦爆發, 很難控制。因此, 要盡量減少染病的可能, 比如避免空氣濕度超過80%, 多多通風, 及時修剪掉染病枝葉, 這樣才能避免病害發生。
葉斑病
葉斑病對辣椒危害嚴重,病害多發生於夏季至初秋。病害初期, 葉面上會出現褐色小點, 後來小點擴大成近圓形或不規則的黃褐色斑紋, 一般在病斑上會有暗褐色細線圈, 最後致使受感染的葉片枯死。葉斑病多是因為植株長期處於潮濕環境下、或密集種植而引發的。
一旦發現葉斑病, 要盡快剪去病害部位, 並且注意增加植株間距、保持通風。可以在播種前用10%磷酸三鈉溶液浸泡種子20分鐘, 以預防病害。如果發現病害, 可以噴灑7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劑1000倍稀釋液, 連續噴灑3次。
噴藥時需注意避開陰雨天。在陰雨天, 植物的抗性下降, 加上藥物中的有害成分不能及時揮發, 藥物容易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, 甚至會產生矮化株, 傷害植株。另一方面, 陰雨天也會影響藥物的效果, 比如雨水可能會稀釋藥物濃度, 達不到理想效果。因此噴藥時盡量避開陰雨天, 避免因為植物抗性下降、藥物效果達不到, 反而導致病害加重。
灰黴病
灰黴病一般出現在連續陰雨高濕的條件下。受害植株近地部先出現深褐色斑點, 並且會逐漸向植株上部蔓延, 使得莖葉受害枯萎。避免灰黴病, 可在春季施用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;或用活性甲酚溶液消滅螞蟻, 防止其病原菌傳播。
疫病
如果幼苗受疫病影響,莖邊緣會先出現深綠色的圓形斑點,之後斑點會散開,葉子會變得軟爛,易掉落。如果生長中的植物受到影響,空氣潮濕時,莖幹上會出現深褐色的條紋和白色黴菌。受害的果實會出現深綠色的軟腐斑。嚴重情況下,果實會被白色黴菌覆蓋,然後果實會變乾,乾燥時顏色為棕色。
要想控制疫病,應避免空氣濕度過高或在同一土壤中種植其他茄科植物。如果疫病爆發,可以噴灑70%的疫霜錳鋅可濕性粉劑的500倍稀釋液。或者,用45%的百菌清煙劑,要按照包裝上指示的劑量使用。
病毒病
辣椒病毒病包括多種類型, 病症一般會有花葉型、黃化型、壞死型及畸形型等4種。花葉型也就是葉片上產生黃綠相間的斑駁;黃化型的葉片會出現葉片黃化或者壞死斑;壞死型也就是在葉片、莖稈上出現褐色的壞死斑;畸形型則表現為葉片會出現皺縮、畸形。
一般可以用10%磷酸三鈉溶液浸泡種子進行消毒。及時殺滅蚜蟲、薊馬(等傳播病毒的害蟲。在發病初期, 可以噴灑20%鹽酸嗎啉胍可濕性粉劑的500倍稀釋液, 連續噴3~4次以鞏固效果。
蚜蟲
蚜蟲分佈廣、繁殖快, 會吸食植物汁液, 形成蟲癭, 並造成植株花、葉、芽的畸形。若發現少量蚜蟲, 沖水或者用沾水毛刷刷淨即可;如果發現大量蚜蟲時, 應及時噴施農藥比如吡蟲啉的700倍稀釋液。秋冬應特別注意清除蚜蟲的蟲卵。蚜蟲的天敵可以有效抑制蟲害, 如瓢蟲、草蛉、食芽蠅、寄生蜂等。
花薊馬
花薊馬分佈很廣, 會危害瓜類、豆類、茄科果實類、十字花科的蔬菜、水稻和棉花等。花薊馬一般會在夏季、秋初進入危害高峰期, 成蟲一般在植株花內取食為害。花朵受害後白化, 逐漸枯萎;葉受害會呈現銀白色條斑, 嚴重萎縮。
及時清除雜草, 這樣可以減少越冬花薊馬的蟲子數量;可以利用花薊馬對藍色的喜愛, 使用藍色誘蟲闆對花薊馬進行誘引和集中殺滅;除此之外, 使用藥劑是很好的防治方法。可以使用2. 5%多殺黴素懸浮劑的1500倍稀釋液, 著重對植株的花、幼果、幼嫩部位噴灑。
茶黃蟎
茶黃蟎會危害多種蔬菜。它們一般會在土縫、雜草根部越冬, 來年春季開始活動, 到夏季爆發。茶黃蟎的幼蟲和成蟲會聚集在一起, 刺吸植株幼嫩部分。受害的葉片一般呈現灰褐色或黃褐色油漬狀, 葉緣會變黑、捲曲, 葉片會下垂、皺縮。受害嫩莖、嫩枝會變成黃褐色並且扭曲變形, 嚴重時會出現植株頂部乾枯的情況。受害果實會變成黃褐色, 呈饅頭狀。如果發現植株出現以上狀況, 要及時清除雜草, 摘除老葉、病葉, 選用1. 8%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稀釋液、20%甲氰菊酯乳油1200倍稀釋液交替噴灑, 以有效控制蟲害。
其它病蟲害
此外,下面列出了一些不常見的病蟲害,還請多多注意
- 炭疽病
- 白絹病
- 細菌性潰瘍
- 馬鈴薯甲蟲
- 潛葉蟲

相關搜尋項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