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春藤 (Hedera helix) 養護指南
快速護理指南
- 我應該給多少個常春藤澆水?
- 哪種土壤適合常春藤 ?
- 常春藤一個常春藤需要常春藤 ?
- 如何修剪常春藤 ?
環境因素
水分
光照
土壤
常春藤類植物喜愛排水良好、較肥沃的土壤,中性或微酸性均可,較適宜生長的土壤pH範圍為6.0-7.5。植株耐貧瘠,選擇任何疏鬆透氣的栽培基質均可存活,如泥炭土。為保證其長期健康生長、葉色鮮亮,可將園土(Garden Soil)或泥炭土(Peat Soil)與腐葉土(Leaf Mould)1:1混合使用。一兩年換盆換土一次,每次更換一半的土壤。
日常養護
定植
常春藤扦插適宜在春秋兩季進行。小苗定植時,所選容器不宜過大,避免盆內積水。作為盆栽時一般每盆3-5株,當植株過大時可進行換盆,或進行修剪以減小其體量。由於其攀援生長的特性,宜提供支持裝置或懸掛栽培。
施肥
修剪
小苗可經常摘心(摘除莖尖)以促使其分枝生長、株型豐茂。成株應經常性地用乾淨剪刀減除枯黃或被感染的葉片;如果藤蔓過長,也可適當剪短,每年春季進行一次修剪。園藝中也會通過修剪和牽引,使其適應不同形狀的爬架,以形成不同造型。
繁殖方式
常春藤可用種子、扦插和壓條繁殖。由於它在潮濕空氣中易生氣生根的特性,主要採用扦插繁殖,除嚴冬和酷暑等極端天氣外,均可進行。首先,用乾淨剪刀剪斷莖葉連接點的下部,將莖段剪切成12 - 13 cm(約4-5英寸)並移除底部5 cm(約2英寸)處以下的葉片,然後插入水中,保持較高空氣濕度和稍陰的環境。待新長出的根部有5 - 8 cm(2-3英寸)長時,將其移栽入盆土中。
季節性注意事項
若冬季過於寒冷,可適當加溫,保持10 ℃即可。常春藤停止生長的時節請避免施肥,比如在冬季和酷暑,無效的施肥還可能對植株造成傷害。若遇到干燥季節,可每周向葉片噴霧1-2次以補充空氣濕度。
常見問題
為什麼常春藤不見生長、葉片枯萎?
日光直射葉片;生長環境過於蔭蔽;環境溫度低於10 ℃。如有以上情況,試著移動一下盆栽的位置使生長條件適宜。如果葉片發黃,也有可能是空氣濕度不夠造成的,可向葉片噴霧以補充水分。
為什麼常春藤葉片變為棕色,邊緣乾燥?
這個症狀看似植物需要更多水分,實則可能是植物根部積水較多造成的。過於潮濕時,根部喪失運送營養物質甚至水分的能力。注意澆水時採取見乾見濕的原則,種植容器選擇不宜過深。
為什麼我養的常春藤掉葉子?
少量掉葉子屬正常現象,若大量掉葉子,首先應檢查有無病蟲害,如蚜蟲、粉蚧、根腐病等。其次,如果在冬季,過量的通風會導致常春藤大量葉片脫落,應將植物放在風速緩和的地方並噴加水霧以補充水分。
如何除掉攀上樹木的常春藤?
常見病蟲害處理方式
葉斑病
通風不良、環境悶熱潮濕時,容易感染葉斑病,造成常春藤葉片枯黃脫落。發病時摘除病葉,同時噴灑1%波爾多液(Bordeaux mixture),每7天噴1次,連噴4-5次。
炭疽病
秋雨連綿、濕度較高時容易發生炭疽病,受害嚴重時葉片呈灰白色。一旦出現,可噴灑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(Carbendazim powder),每7天噴灑1次,連噴3-4次。注意將植物放在通風透光處,避免將水澆到葉片上。
紅蜘蛛/葉蟎
受到介殼蟲感染的植株生長不良,並易感染其他病症,引起葉片發黃,提前落葉。病情不嚴重時,可人工刮除介殼蟲;發生面積大時,也可噴灑40%氧化樂果乳油800倍液(omethoate emulsifiable oil solution)。
介殼蟲
受到介殼蟲感染的植株生長不良,並易感染其他病症,引起葉片發黃,提前落葉。病情不嚴重時,可人工刮除介殼蟲;發生面積大時,也可噴灑40%氧化樂果乳油800倍液(omethoate emulsifiable oil solution)。
其它病蟲害
另外,請注意以下不是很常見的害蟲
- 灰色模具
- 葉片黴菌
- 白粉病

相關搜尋項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