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槿 (Hibiscus syriacus) 養護指南
快速護理指南
- 木槿需要多少陽光?
- 木槿多久被澆一次水?
- 哪種土壤對木槿有利?
- 我如何種一個木槿 ?
日常養護
定植
最好的種植季節是秋季尚溫暖的時候,這樣根係可以在溫暖的土壤裡恢復,並在來年幫助植物茁壯生長。地栽的選址最好要根據當地日照投影,選擇能接受到充分日照,但午後略有遮陰的地方。種植之前首先清除所有雜草,然後挖掘種植坑。坑的直徑至少是植物帶土根坨的兩倍,深度略大於根坨。
如果是盆栽,盡量選擇矮小品種與盡可能大的花盆。花盆需要有足夠的重量和穩定性,首選石質材料,深度至少為根坨的1.5倍,直徑應該為成年植株高度的六分之一至四分之一。在花盆容器底部鋪設3 cm厚的粗石,以便排水。
將植物根坨略微梳理打散,放入容器或種植穴,然後逐步回填並緊實土壤。剪去病損枝、向內生長或交叉生長的枝條、以及影響整體造型的其他枝條。最後澆透水,並舖一層5 - 7 cm腐熟的基質或碎樹皮。
若植株為單獨主幹的標準苗型,最好在種植前打入一個樁子以支撐植株。
施肥
成年植株不需要頻繁施肥,但觀花植物最好每年施肥。在早春把顆粒狀或粉末狀的緩釋肥,混入植株地上部分周圍的土壤中,一般是每平米60-70克。木槿屬植物喜歡鉀肥,不喜歡磷肥。剛種的植株可能額外需要每週施用速效的液態肥。
修剪
木槿屬植物一般無需特意修剪,如果要修剪,應在早春修剪。將上一年長出的枝條修剪至只留2-4個芽,剪去死亡或病弱枝。若是為灌木進行塑形,可以將各主幹修剪成不同高度,營造出層次感;若是為喬木塑形,可以去除主幹下部的側枝,並截短上部的側枝。
若是想要通過修剪使老樹復壯,應該在秋季花期結束後修剪,將各主幹截短至30 - 45 cm(12-18英寸)高,並施加緩釋肥,在下一個生長季,每個主幹上留下2-4根強壯的新生枝條。
採收
木槿的單朵花只開一個白晝,然後凋落。最好在日出時採收剛剛開放的花朵。玫瑰茄的果實採收時間一般在開花後一個月的深秋時節(late autumn),萼片充分發育,其顏色轉為深紫,下部葉片開始脫落時;採收時間可以在上午露水乾後,用剪刀從果柄基部剪斷。
繁殖方式
木槿屬植物可以採用枝條扦插的方式繁殖。在夏末或秋初,剪取基部木質化但尖端柔軟的新生枝條,長度約為10 - 15 cm ,將柔軟莖尖剪掉,並除去下端葉片。在枝條基部縱向切掉一條2.5 - 4 cm長的樹皮,枝條蘸取生根粉(rooting powder),插入栽培基質,用含殺真菌藥物的溶液澆一遍。之後定期澆水,避免陽光直射,每兩週施加一次液體肥料,長勢病弱的插條及時去除。等枝條生根後,就可以作為獨立植株、單獨栽入花盆。
季節性注意事項
夏季年幼植株和盆栽植株最好避免午後日光直曬;在冬季嚴寒地區,盆栽植株需移進室內,種在花園中的年幼植株需要添加防風防凍設施。可用麻布和竹竿圍繞植株周圍,然後在其中塞入秸稈,外面用繩子或鐵絲紮緊,頂部覆蓋稻草,再覆蓋上塑料布。地栽的木槿屬植物在土壤解凍前不可以澆水。
常見問題
為什麼花量稀少?
花量稀少有很多原因:①木槿屬植物喜歡陽光充足的環境,光照不足會導致花量減少。 ②土壤肥力不足,需要在早春向土壤中混入緩釋鉀肥、每周向葉面噴灑一次速效液體肥料。 ③修剪不當也可能造成開花少;修剪的部位離主幹太近、留下較大的傷口,或離主幹太遠、造成枝條枯萎,可以請專業的園丁修剪。
為什麼葉子發黃?
①乾旱或高溫灼燒造成;盆栽植株較容易缺水,可以移到蔭涼的地方、給予足夠水分。 ②缺鎂元素造成,葉片黃化部位主要出現在葉脈之間;酸性土壤、澆水過多會導致鎂流失,高鉀肥料也會導致鎂元素不可用;可以在秋天使用硫酸鎂(Magnesium sulfate) ,以每平米25克的密度混入土壤,或每10升水加入210克硫酸鎂,用於葉面噴灑。 ③缺鐵/錳元素造成,從葉緣變黃,並在葉脈間延伸,主要原因是土壤鹼性過高,長期用硬水澆灌,或土壤中建築垃圾過多;應當清理土壤,以雨水澆灌,使用酸性介質護根,施以含有鐵元素的肥料和硫酸錳(Manganese sulfate)。
為什麼花蕾脫落?
①乾旱或土壤排水太差,導致根系腐爛、花朵掉落;可以通過灌溉或嘗試改良排水來解決;②高溫灼傷;盆栽植物應當避免夏季正午陽光暴晒,把容器移到蔭涼的地方,地栽植株則只能等待溫度下降。 ③肥力不足,參考上面提到的施肥方法④薊馬會鑽入花蕾取食,導致花蕾脫落;可摘下花蕾,在紙上拍打看看,若發現薊馬,使用溴氰菊酯或除蟲菊酯對植株進行滅蟲。 ⑤癭蚊科(Cecidomyiidae)昆蟲會產卵於花蕾中,幼蟲取食花蕾,造成蟲癭,導致花蕾脫落;可以在初夏使用含有乙酰甲胺磷(Acephate),間苯二酚(Resorcinol)或吡蟲啉配方(Imidacloprid)的殺蟲劑噴灑。
常見病蟲害處理方式
葉斑病
葉片上有著水漬狀的斑點或斑塊,葉片邊緣為黃色,是觀賞植物和經濟植物常見疾病,常常通過昆蟲、雨水飛濺傳播。應當使樹葉保持乾燥、去除被侵染的病葉,噴施氧氯化銅(Copper Oxychloride)或波爾多液(Bordeaux mixture)。
銹病
葉背面形成亮橘色或褐色的孢子斑塊,並在葉正面對應一個黃色斑點,會導致落葉、莖幹扭曲破裂。一般由柄銹菌屬的真菌引起,通過飛濺的雨水和空氣流通傳播,並在植物殘體上越冬,是觀賞植物和經濟植物常見疾病。應當清除所有受到影響的區域,盡可能增加通風和植物間距,噴灑苯醚甲環唑(Difenoconazole)、滅菌唑(Triticonazole)等殺菌劑。
根腐病
木本植物常見疾病,會出現根部腐爛、小枝和葉子枯萎,樹幹潰瘍,流出紅棕色液體,嚴重時可導致成年樹死亡。由疫黴屬的多種真菌引起,常出現在嚴重澇漬土壤中,入侵植物根部導致。目前沒有可用的藥劑治療,盡可能改善土壤排水,購買抗性強的植株。染病植株最好連同土壤一起移除,染病區域三年內不要種植木本植物。
蚜蟲
常見蟲害,會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,造成植株花、葉、芽發育不良,還有可能會傳播病毒。可以在冬季用植物油清洗植株上的蟲卵,在蟲害發生後,使用除蟲菊酯或內吸性殺蟲劑,或在專業部門的指導下引入瓢蟲或草蛉,進行生物防治。
薊馬
黑褐色、長約2毫米的小昆蟲,聚集在葉子表麵食用葉肉,導致斑塊和黑點,或進入花蕾取食,造成花蕾脫落。蟲害較輕時,可使用鈍綏蟎(Amblyseius degenerans)進行生物防治;蟲害較嚴重時,使用溴氰菊酯(Deltamethrin)或除蟲菊酯(Pyrethrin)噴灑。
日本弧麗金龜
原產亞洲,可危害多種植物的葉、花、果,其幼蟲以植物根部為食,造成植株生長不良,嚴重可導致死亡。蟲害較輕時,可手動摘蟲,或在仲夏時,用含有致病線蟲的水澆灌植物,進行生物防治。蟲害較重時,請聯繫當地專業機構處理。
其它病蟲害
除此之外,您還應注意以下害蟲
- 枯萎病
- 蜘蛛蟎
- 粉蝨

相關搜尋項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