芍藥 (Paeonia lactiflora) 養護指南
快速護理指南
- 芍藥一個芍藥需要芍藥 ?
- 我應該給多少個芍藥澆水?
- 哪種土壤適合芍藥 ?
- 您如何種植芍藥 ?
- 您如何給自己的芍藥施肥?
環境因素
水分
芍藥屬植物喜歡涼爽環境,適合在冷涼型氣候、高緯度地區種植,可在低溫越冬,生長溫度一般在0 ℃以上,最適生長溫度為16 - 18 ℃ ,溫度高於25 ℃會呈休眠狀態,開花適宜溫度為17 - 22 ℃ ,但是開花前必須經過1 - 10 ℃的低溫處理2-3個月。植株耐乾旱,忌積水。
光照
芍藥屬植物喜歡陽光充足環境條件,耐半陰,但是不耐烈日暴晒,因此夏季高溫、陽光強烈時需遮陰,否則葉片易被陽光灼傷。
土壤
芍藥屬植物需要營養充足、疏鬆深厚、排水性良好的栽培基質,適宜的土壤pH值為6.5-7,在酸性和黏重土壤中會生長不良。建議選擇疏鬆透氣的泥炭作為栽培基質,加入粗砂提升基質的透氣度和排水性,適當加入園土及有機質,讓基質有一定的保水性。推薦栽培基質比例為1/3泥炭+1/3粗砂+1/3園土。建議在植株移栽前對栽培基質進行消毒殺菌處理,一般採取日光消毒加藥劑的方式。
日常養護
定植
植株建議在秋季栽植,此時根莖儲存大量營養,移栽後受到破壞的根還可以繼續生長,利於緩苗。適宜種植在大樹或建築物的東側,或大樹樹冠正午時能夠提供適當遮陰的位置,或穿插於灌叢之中。植株栽植深度40~50 cm(約16-20英寸),直徑約為35 cm(約14英寸),作為盆栽時可以參考這個規格購買花盆。一般以芽上覆土厚度約3~4 cm(約1-1.5英寸)為好,土壤選用消毒殺菌處理好的沙壤土,嚴寒地區需要在栽植穴上覆蓋20 cm(約8英寸)厚的土,以保障植株安全越冬。
施肥
芍藥屬植物是喜肥植物,植物營養狀況會影響到其開花的數量和品質,適時的追肥是提高花卉品質的重要措施,除了移栽時需要施一次混合肥作為基礎肥料,每年要施肥3次。第一次在枝葉、花蕾生長時,即春天澆水之前;第二次是在花謝後15天左右,適度追施有機肥或無機肥可以促進花芽分化,提高植株抗性;第三次是在秋冬時期,施加有機肥,可以為植株春季生長提供營養,也可以適度提供植株的抗寒性。環狀施肥是效果最好的施肥方法,即在植物樹冠邊緣處挖一圈5~10cm(約2-4英寸)的淺溝,均勻澆在溝裡,再澆透水,水乾後適當鬆土。芍藥屬植物的施肥禁忌有3點:第一,不要施加高濃度肥料,會造成肥害;第二,不要施加糞水,會引起病害,有機肥料建議可以選擇豆粕(soybean meal)或者菜籽粕(rapeseed meal);第三,夏季不要施肥,此時期高溫,植株生長處於停滯階段,極易造成肥害。
修剪
芍藥屬植物中,牡丹是多年生灌木,修剪是保持植株良好株型,增加植株營養向花果投入的重要手段。春季根部萌發處的萌蘗會消耗植株過多營養,如果任其生長不僅不美觀,還會影響通風透光、開花結實,應該根據需要儘早修剪,根據生長狀態,一個方向留1~2個分蘗即可。修剪枝芽應該在春季,嫩芽長至5 cm(約1英寸)時進行。老枝修剪方面,鱗芽留2~3個即可,花芽不宜留過多,否則植株營養不足會造成花朵較小、容易低垂,影響美觀。
採收
芍藥屬植物的花期在初夏時節,花朵優雅美麗,可以採收作為鮮切花、裝點室內環境。建議在花蕾成熟、快綻放時進行採收,具體採收時間為當天早晨露水蒸發後或傍晚時分。在含有露水時剪切,可能會容易讓植物受到病蟲害侵擾,在傍晚採收時最好,因為此時植物積累有較多碳水化合物。使用清潔乾淨的鋒利園藝剪刀進行剪切,剪切部位可以是在靠近植株基部的地方,莖幹上給原有植株留1-3對葉子(注:leave one to three pairs of leaves on the part of the stem that remains on the plant),可以保證植株未來的順利生長。剪下來的部分甩掉螞蟻或蚜蟲,斜剪基部,去掉莖幹下1/3的的葉片,及時放入盛有清水的水桶/花瓶中,避免鮮花失水。
繁殖方式
芍藥屬植物有分株、扦插、播種等多種繁殖方法,主要以分株法為主,適宜各個品種,培育年限短,容易成型。分株繁殖的時間最好在入秋後氣溫開始逐日下降的時期,此時分株以後緩苗很快,根部還可以繼續生長。分株時挖出根莖後不宜盡快栽種,需要放置室外接受自然低溫30~50天以打破休眠。分割時順自然紋理用鋒利小刀劈開,切口塗硫磺粉以防止病菌侵入,晾曬1~2天,待傷口乾燥以後再進行移植。
季節性注意事項
常見問題
為什麼葉子變黃或者枯萎?
有多方面會引起此現象,首先要確定是不是受環境因素的影響。陽光灼燒、土壤長期乾旱、植物缺肥都會導致植物葉片發黃、枯萎。陽光灼傷的葉片一般枯死葉深褐色,未灼傷部分濃綠色。長期乾旱會導致葉片小,變厚,有萎蔫現象,葉片邊緣邊乾枯。缺肥會導致葉片顏色發黃,脈間發黃尤為明顯。其次確定症狀是不是病害或蟲害引起的,蟲害引起的多會找到蟲洞,如果沒找到蟲洞,可推測是病害引起的,根部感染病害需要盡快切除感染部位,對切口進行消毒。
為什麼花朵比較小?
花朵小一般是植株養分不足引起的,在春季展葉期時要施一次肥,以供給植株花芽充足的營養;分蘗、鱗芽過多也會造成植株營養不足,無法供給花朵充足的營養,導致花小垂頭。開花後的追施一次肥料也有助於花芽發育,為來年開花積蓄養分。
根系腐爛怎麼辦?
芍藥屬植物的根莖為肉質根莖,適宜在疏鬆透氣的土壤中生長,耐旱不耐積水。如果土壤過粘、土壤板結或者澆水過多,就會造成根系腐爛。應該及時排水,將土壤換成疏鬆、透氣性良好的沙壤土,將爛根盡快修剪,傷口撒上硫磺粉避免病害侵染。
為什麼買來的牡丹不開花?
牡丹的花期是在每年的暮春初夏時期,如果沒有開花,可能有幾個原因。如果是有花芽但是未發育成花,可能是因為花期前未施肥導致植物營養不夠,可以在花期後追施一次肥料,等待來年開花。如果沒有花芽,可能是光照不足,影響植物花芽分化,也可能是因為購買的牡丹還在緩苗,或者是未成熟不到開花的株齡,買之前要向商家諮詢清楚。
常見病蟲害處理方式
葉斑病
此病對芍藥屬植物危害嚴重,病害多發生於夏季果期之後。病害初期葉面上會發生黑褐色小斑點,隨後逐漸擴大為輪紋狀,致使受感染的葉片枯死。葉斑病多是由於植株長期處於潮濕、密植的狀態,一旦發現葉斑病症狀,要盡快去除病害部位,並且注意增加植株間距和保持通風。
銹病
銹病一般出現在春季植物開花時。病害開始時會在葉面上出現淡黃色小斑點,不久斑點會擴大變成橙黃色斑點,而後出現黃色粉末。芍藥屬植物的枝、葉、芽、果實均可能受到銹病的侵害。一旦發現病害,需盡快除去染病的部分,並且隔離病害植株以防其他植株受到感染。銹病的防治從早春萌芽期後,可以定期施加代森鋅可濕性粉劑噴霧((ethylenebis(dithiocarbamato)) zinc spray);發病初期可以噴敵銹鈉(sodium sulfanilate)進行防治,用量參照藥劑說明書。噴藥頻率視病害情況而定,可隔週再施加一次以避免病害復發。
灰黴病
灰黴病一般出現在連續陰雨高濕的條件下。受害植株近地部先出現深褐色斑點,並且會逐漸向植株上部蔓延,使得莖葉受害枯萎。避免灰黴病,可在春季施用波爾多液(Bordeaux mixture)或石硫合劑(Lime Sulphur),或用活性甲酚溶液(Reactive cresol solution)消滅螞蟻,防止其傳播病原菌。
蚜蟲
蚜蟲吸食植物汁液,形成蟲癭(Gall),並造成植株花、葉、芽的畸形。若發現少量蚜蟲,沖水或者用沾水毛刷刷淨即可;如果發現大量蚜蟲時,應及時噴施農藥。秋冬應特別注意清除蚜蟲的蟲卵。
蠐螬
蠐螬(Grub)是金龜子的幼蟲,是地栽芍藥屬植物的主要地下害蟲,危害植株根莖部位,每年7~8月為蠐螬的危害高峰期,蟲害初期會發現葉片逐漸變成紅褐色,接著出現葉緣捲曲發黃、幹焦,最後枝葉乾枯,單枝或整個植株死亡。要防治蠐螬危害,要加強植物檢疫,移栽前註意對土壤進行藥劑處理;發現蠐螬,可以用黑光燈(Black light lamp)誘殺。
刺蛾
刺蛾科(Limacodidae)昆蟲的蟲害主要在夏季花謝之後發生,仲夏危害最嚴重。因為幼蟲喜陰,平時會附著在葉片的背面,不易被發現。幼蟲只吃葉片的下表皮和葉肉,如果發現葉片出現不規則黃色斑塊,被害葉呈現網狀或者葉片整個被吃光,則有可能是植株上長有了刺蛾。少量幼蟲危害時,可人為捕捉幼蟲,如果出現大面積的蟲害,需要及時噴施農藥,7~10天噴灑一次。
其它病蟲害
另外,請注意以下不是很常見的害蟲
- 白粉病
- 疫黴疫病
- 白絲病
- 鱗蟲
- 薊馬

相關搜尋項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