圓葉椒草 (Peperomia obtusifolia) 養護指南
快速護理指南
- 圓葉椒草能放在室內嗎?
- 圓葉椒草多久澆一次水?
- 什麼樣的土壤適合圓葉椒草 ?
- 我需要修剪圓葉椒草嗎?
環境因素
水分
圓葉椒草原產於西印度群島、巴拿馬、南美洲北部。喜歡溫暖的環境,但不耐高溫,最佳生長溫度範圍20-30℃之間。亦不耐低溫上,10℃以下植株將停止生長。可生活在Hardiness Zones 10a-12b區環境內,即溫度範圍-1.1-15.6℃。環境條件和溫度的劇烈變化將直接地影響植物葉片的成色,在冬季,彩葉類品種的葉片最適宜生長溫度範圍是18~20℃,綠葉類的品種則為15℃左右。
光照
圓葉椒草耐蔭蔽,在半陰環境中生長,其葉色更為明亮,光澤更佳。若將其置於室外養護,則需稍加遮陽,特別是在夏季,要避免陽光直射。多數時節置於室內有微弱陽光處即可,但冬季要置於陽光充足處。若直接置於蔭蔽的環境下種植,易徒長,枝葉雜亂,觀賞性降低,部分斑葉品種對陽光的需求稍多一些。
土壤
圓葉椒草在疏鬆肥沃、排水性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的狀況最佳。土壤粘重或澇漬的土壤中不適合其生長。草胡椒的基質可用腐葉土、河沙和少量有機肥料進行混合製作。為了選用質量更好的基質土壤,可考慮選用土壤疏鬆、排水、透氣好的泥炭土,把泥炭打碎加水攪勻並適量地加入基肥。
日常養護
定植
圓葉椒草一般採用扦插的方式種植,在春、秋季進行定值較適宜。選擇性狀優良的植株,用其頂端粗壯並且健康的枝條作為插穗,一般長約5 cm,上部保留1-2枚葉片。切口晾乾後即可插入濕潤的砂質土壤或者基質中。
也可選擇水培的方式種植,通常在春季進行。選取株型較好的小苗,將其根部泥土清淨,並剪掉老根枯葉。消毒後,將其放入未加水的空容器中。隨後加水沒過植株2/3的根系,此過程中應盡量避免讓葉片浸水。植株新根長出前可每天換一次水,10天左右小苗即可長出新根。在此之後2-3天換一次水即可。
施肥
圓葉椒草不耐濃肥,施肥宜少量多次地進行,肥料應該主要以氮肥為主,磷、鉀肥為次。在其生長期間每個月向葉面噴施一些肥液效果更佳。充足的養分可使其生長健壯、葉色鮮豔。但氣溫低於18 ℃或高於30 ℃時植株的根系吸收能力較差,此時應少施或不施肥為宜。
修剪
圓葉椒草的小苗在苗高10 cm左右就要摘心處理以增加未來植株的枝條數量,從而使整體株型更為豐滿,更具觀賞價值。而大株苗木的修剪一般根據其長勢和個人喜好而定,一般先將剪去徒長的枝條,其次從基部剪掉弱枝、細枝。
繁殖方式
圓葉椒草多用扦插和分株法進行繁殖。扦插適合在春秋季節進行;彩葉品種主要採用分株法進行繁殖。分株通常在春、秋季結合翻盆進行,將植株從盆中倒出,並使用利刀將母株分成數叢,然後分別種植。
季節性注意事項
夏季高溫季節,需控制澆水,定期清理積水。避免因高溫多濕引起植物莖葉變黑、腐爛。環境高溫乾燥時,可向地面和葉面噴水,以達到降溫和提高空氣濕度的效果。 圓葉椒草耐陰性強,四季皆可放置在散射光的環境,但夏季要注意盡量避免陽光暴晒。
常見問題
圓葉椒草葉子變黃了怎麼辦?
圓葉椒草葉子為什麼會捲葉掉葉?
很大可能是由於溫度過低導致,因而尤其在冬季要保證室內溫度始終在其適宜生長的範圍,不要將其放在窗戶邊。另一種可能的原因是由於澆水過多根腐爛造成,可以向葉表面灑水,一方面可以去除葉表面污垢,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。
如何養護能夠使葉片健康濃郁有光澤?
開花後應該怎麼養護?
圓葉椒草觀花效果不是很高,所以一般建議是在開花後將其剪掉,因為植物開花都會造成大量的養分消耗,如果這時候沒有及時的增添肥力,會造成枝葉養分不足,出現生長衰弱的情況。該屬植物一年會開兩次花,花期主要在春秋兩季。作為多年生植物,開花後並不會死亡,因此在開花後需要合理的養護管理。注意磷鉀肥是促進開花的主要成分,花期施肥時其含量不宜過高。同時在開花之後,需要控制環境光照,不能將它放在陽光的直射下養護,最佳的位置是半陰通風的地方,保證一定光照的同時也減少光線昏暗而引起的葉片瘦弱現象。
常見病蟲害處理方式
葉斑病
發病原因和症狀:病菌借風、雨傳播,因此在高溫高濕環境下更容易發生葉斑病。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上。病斑初期變現為葉面出現黑色斑點,後期隨著病情加重,病斑擴展連成片,病葉上出現霉點直至乾枯。
防治方法:部分葉片感染時應直接摘除,尤其是在過冬前必須及時清除病葉,否則病原菌會在植株病殘體上越冬。病害較為嚴重時可噴灑50%多菌靈或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。
莖腐病/幹腐病
發病原因和症狀:過於潮濕的氣候條件為病菌的繁殖和侵入創造了條件。發病後植株莖乾或根系組織軟化、壞死及腐爛,散發出臭味。
防治方法:清除病殘老化的枝葉,可防止菌源積累,降低病害的發生概率。養護時注意提供充足的光照,合理施肥。當病害嚴重時一般噴施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,或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霧防治。
紅蜘蛛/葉蟎
發病原因和症狀:氣候乾旱炎熱使可能會導致其大量發生。一般情況下,夏季是全年的發生高峰期,其中在初夏最為嚴重。主要危害植物的葉片,其受害處一般會出現許多灰黃點或黑色斑塊,受害嚴重時,葉片桔黃、脫落的現象,甚至所有葉片落光。
防治方法:首先,要改善植物生活環境。紅葉蟎喜燥熱的環境,在溫度越高,濕度越低的環境中,其發病概率越大。因此,在乾燥高溫的環境中,在保持土壤濕潤的前提下,應適當的進行放風降溫。要定時地摘除其枯枝、老葉,清除染病的蟲源。對於已經感染紅葉蟎的植株,要摘除染病的葉,並徹底燒毀。危害嚴重時,則應噴施5%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,或1.8%阿維菌素乳油5000倍液。

相關搜尋項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