彎穗苞葉芋 (Spathiphyllum wallisii) 養護指南
白鶴芋屬的植物(Spathiphyllum spp.)是十分受歡迎的室內觀賞植物,養護簡單,僅在低光照條件下便可生長良好。若養護得當,一年可開花兩度,花期長達兩個月或以上。它的佛焰苞(Spathe)多為白色,少數種呈淺綠色,葉片為橢圓狀,葉面暗綠鮮亮。
快速護理指南
- 請告訴我澆水彎穗苞葉芋的頻率和適量的水。
- 種彎穗苞葉芋時哪種土壤好?
- 我需要多少個太陽才能長成一個彎穗苞葉芋 ?
- 我應該如何植入彎穗苞葉芋 ?
環境因素
水分
彎穗苞葉芋原產自亞洲及美洲的熱帶地區,喜歡溫暖、濕潤的生長環境,生長溫度處於為18 - 24 ℃間為宜,最適溫度為20 ℃左右,低於15 ℃植株則會受凍甚至無法存活。空氣相對濕度應高於40%,避免干旱的環境。在冬季,室內濕度會大幅下降,可使用加濕器或其他手段保持濕度。
光照
它最初生長於熱帶雨林中,屬下層植物,可以適應光照強度較低的環境。但其在弱光條件下又難以開花,因此,需要給予其足量的散射光。比如將它放置在室內窗戶附近、但避免陽光直射的位置。葉片發黃則說明光照強度可能過強,葉片變褐或出現條紋說明直射陽光已經灼傷了植株,此時可考慮將盆栽放置在離窗戶約2米(約6-7英尺)遠的位置。
土壤
牠喜歡透氣疏鬆且富含有機質的土壤。因其原生環境為熱帶雨林,土壤中含有豐富的有機質。此類植物可以在pH5.8-7的土壤種植,但是弱酸性的土壤更適宜其生長。市面上銷售的盆栽土基本都可以用於種植它,如需自行配製栽培基質,建議配方為:1/3壤土+1/3泥炭蘚+1/3沙土。此外,還可加入珍珠岩、樹皮碎片等可增加盆栽土壤透氣性的成分。
日常養護
定植
它一般建議在春天進行換盆栽植,每隔1-2年換盆一次。新的花盆盆底可預先鋪就一層陶粒或鵝卵石,避免換盆後澆水過多造成積水進而導致爛根。新的花盆直徑建議比原有花盆大2.5 - 5 cm ,切勿過大,以避免土壤積蓄水分過多而將根部泡爛。植株開花時會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,因而,為防止花過早凋謝,可以使用花卉型營養液,澆灌根部與葉面噴灑,效果更佳。
施肥
除生長期外,它對肥料需求較少。事實上,過多施用氮肥只會促進枝葉生長,而不能使其開花。植物換盆或定植時,可在新換的土壤中拌入基肥,這有利於植物後期養護。春夏兩季,植株生長最為活躍,且開花期間營養物質消耗量較大,需施用足量的花肥以滿足營養需求。此時,可每月施肥一次,但需將肥液濃度稀釋至推薦濃度的25%,以免濃度過高、傷害植物根系。到了秋季,氣溫逐漸降低,植株呼吸強度減弱,物質消耗變緩,此時,需適當減少施肥量;待到冬季,若溫度過低,植物吸收養分、水分的活動會陷入停滯,此時,則要停止施肥。
需注意的是,施肥應在澆水後進行。土壤乾結會導致肥料分佈不均,部分區域肥料濃度過高,可能會導致根系損傷。佛焰苞若變為綠色,則有可能是施肥過度的表現;若確實如此,應立即停止施肥,且在下一生長季將施肥量減半;若葉片變黃但葉脈仍為綠色,該現像或是鎂元素缺乏所致,可施用含鎂的肥料。
修剪
它的佛焰苞逐漸枯萎時,應將整枝花莖剪除,變黃皺縮的葉片也需及時剪除,既避免養分消耗,同時也可為植物長出新的花葉騰出空間。此外,換盆時若發現有腐爛的根系,也需一併剪除。
繁殖方式
就它而言,扦插方式較難使莖段成活。此外,播種繁殖方式亦較為少用,因為種子獲取難度較大,需等植物開花後進行人工授粉才能得到種子;而且,從授粉到種子成熟需一年左右的時間;種子採摘後,要立即播種,播種溫度要保持在20 - 30 ℃(約20 - 30 ℃)之間,溫度過低可能導致種子腐爛。園藝愛好者可自行採取分株方式繁殖這類植物,但若要滿足市場需求,則可採用高效的植物組織培養技術、批量繁殖它。
季節性注意事項
植物春天生長較迅速,水分及營養物質消耗較快。需每天觀察土壤的濕度,土壤乾燥時應及時補充水分,可每月施用一次平衡肥料;夏季溫度高,水分蒸發加快,除了應每天觀察土壤濕度,還可利用加濕器或噴霧器增加室內濕度;秋冬兩季氣溫下降,應適當減少水分供應、減少施肥,溫度低於15 ℃(15 ℃)可停止施肥。
常見問題
為什麼葉子變黃或枯萎?
光照過強;土壤偏鹼性;施肥過多;澆水過少或過多,土壤長時間乾旱或過於濕潤,排水透氣性差;低溫傷害所導致,可能原因如開著的門窗或空調風扇。室內養護需將植物擺放在光照充足處,但應避免直射;弱鹼性土壤可用雨水調節其酸鹼度;可以剪去嚴重干枯的枝葉,若土壤十分乾燥,及時澆水,可適當增加空氣濕度;若土壤內還有較多水分,短時間內不必再澆水,按照Care Guide 給予適當光照及施肥,避免低溫環境並遠離空調風扇等。
為什麼植物一直不開花?
光照不足;水分不夠;施肥不足;室溫過低;澆水時長期使用含有礦質鹽分較高的自來水。建議可以適當增加光照與水分,溫度保持在18 - 24 ℃(18 - 24 ℃)之間,補充磷鉀含量較高的肥料,或直接購買促進植物開花專用的肥料,使用雨水或蒸餾水替代自來水進行澆灌。
為什麼植物的佛焰苞一直為綠色?
可能是由於光照不足,或施肥不足。按植物需求給予充分散射光,避免土壤過於乾旱或濕潤;可以適當增加高磷值肥料等可促進開花的肥料。
植物根系腐爛怎麼辦?
減少水分供應,進行換盆/移植,剪去根系腐爛部分。將土壤替換為排水好、透氣佳的栽培基質,根據Care Guide 的建議使用合適材質。避免土壤積水過濕,盆栽植物應保證花盆底部的排水口通暢、淺盤內避免積水。還可根據植株症狀表現合理施用藥品,詳見“常見病蟲害及處理方式(Pests and Diseases)”。
常見病蟲害處理方式
葉斑病
葉斑病主要呈現在白鶴芋屬植物的幼葉、幼莖。其中一種葉斑病的情況為,發病初期出現水漬狀褐色斑,擴展後呈長條狀的不規則形病斑。病斑為黑褐色,四周有明顯的黃色暈圈。潮濕條件下病斑擴展快,最終使葉片枯萎。症狀嚴重的植株需銷毀。確保植物的生長溫度處於適宜範圍、植株密度不過於擁擠、避免水滴濺灑葉面。
另一種葉斑病的情況為,葉面出現褐色斑點,斑點周邊有黃暈,斑點呈同心圓環狀或靶狀。防治辦法和上一種葉斑病一樣。針對症狀較輕的植物,也可以採用藥品治療,可採用氟菌唑(Triflumizole)或甲基硫菌靈(thiophanate methyl)+代森錳鋅(mancozeb),或者是50%農利靈(Vinclozalin) 。
根腐病
它感染根腐病之後,葉片褪綠,根部枯萎, 植株萎蔫。繼續惡化的話,根部則會潰爛;黴菌通過水分或土壤傳播至葉片,葉片產生黑色或褐色病斑,最終,植株倒伏。應及時染病植株盡快與健康植株隔離開來,集中施藥。可用氟菌唑(triflumizole)、三乙磷鋁(fosetyl aluminum)或甲霜靈(metalaxyl)治理。但鑑於早期症狀較難察覺,養護時還是應以預防措施為主,如採用推薦的栽培基質,保證土壤的通氣透水性。此外,澆水需注意不能過多,避免爛根而為黴菌感染提供條件。
蚜蟲
蚜蟲往往集中在植物的幼嫩莖葉處,肉眼可以看見。為害不嚴重時可以用裝有冷水的噴霧將它們噴走;數量較多時,可多次噴灑專用農藥來殺滅。
介殼蟲
介殼蟲大多集中在植株隱蔽處,常常群聚生活,呈白色棉絮狀。為害較輕時,用濕布或外用酒精棉球擦拭植物葉片,即可將其殺滅。需要將植株置於屋內通風處,加強預防。情況較嚴重時,可使用有機殺蟲劑、按照包裝上的推薦劑量進行噴灑。
其它病蟲害
請注意,以下病蟲害很少見。
- 鱗蟲
- 蜘蛛蟎

相關搜尋項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