歐丁香 (Syringa vulgaris) 養護指南
快速護理指南
- 歐丁香的生長需要多少陽光?
- 哪種土適合種歐丁香 ?
- 該多久給歐丁香澆一次水?量是多少?
- 如何修剪歐丁香 ?
環境因素
水分
光照
土壤
歐丁香對土壤條件適應較強,耐貧瘠,但對酸性比較敏感,在強酸性土壤中難以生長。它最喜歡疏鬆肥沃、排水良好的中性至鹼性的土壤 ,pH接近7.0。避免在低窪地栽植,因為長期積水會造成植株生長不良,甚至死亡。如果花園中的土壤不夠肥沃,可以添加堆肥、骨粉或者其他肥料進行改良。
日常養護
定植
首先根據需要,選擇合適的花期、顏色、高度的丁香。 可以在落葉後的秋季或土壤化凍後的春季進行移栽 。秋季移栽的植株,可在次年開花前形成根系,進而花期表現較為良好。春季移栽可以防止幼苗在冬季凍死,成活率較高。若在夏季移栽,葉芽及花芽生長發育比較快,但地上部分由於過分蒸發,會影響它長勢的恢復,從而影響第二年的正常生長和開花。
可以從苗圃購買2年及以上的樹苗,當年或次年可開花。也可以在成熟歐丁香旁邊挖出分株進行移栽,注意確保幼苗至少30 cm高,這些較小的樹苗可能需要3-4年才可開花。
移栽樹苗時,挖掘一個比土球大5 - 8 cm 、直徑為其2倍的坑,舒展樹苗根部並放入坑內。然後用混合了堆肥的土壤覆蓋上。可在填了一半土壤時澆水,然後再繼續填土。注意填土不要過高,保持與地面水平就行,同時應確保根系頂層距離土壤表面有幾英寸的距離,完全掩埋根系。 填土完畢注意澆透水,每隔10天澆水1次,連續3-5次 ,有幫於根系建立。植物間距可在1.5 - 4.5 m之間,視具體品種而定。可在窗戶、門和露台附近種植歐丁香 ,這樣可以欣賞到它的花香。
施肥
定植後,一般可以不施肥或僅施少量的肥,不要過量施肥。特別是不要施用過多的氮肥。因為植物吸收過多的氮肥後,會引起花枝的徒長,影響花芽的形成,使花量減少。在開花後施用適量的磷鉀肥及少量氮肥有利於它的生長發育 。
施肥建議在早春進行,每年一次,在植株底部鋪上一層堆肥,同時在土壤表層添加5 - 10 cm的覆蓋物,在阻止雜草的同時保持土壤濕潤。它的花期後,可以在植株底部撒一些石灰,調節土壤pH。
修剪
通常,當枝條直徑達到5 cm以上時,應將其修剪掉。每年修剪的枝條少於整體的1/3,保持8到12個不同年齡的枝條,直徑都在2.5 - 5 cm之間。最終保持植株在2.5 m高、滿樹都有花的狀態。
在冬末或晚春開花後,可以從基部剪掉丁香老枝、死枝、病枝以及大部分根部生長出來的小苗。老枝通常較粗,開花能力較弱。死枝病枝在春季不會長出新芽或花,且枝條中心不是綠色。可保留2-3個較粗壯的小苗為新的分支。干擾樹形、扭曲的枝條也可以同時剪去。
若不需要歐丁香的種子,當花序上的花朵開始褪色、下垂時,可以將花序剪掉 ,避免果實發育消耗多餘營養,能更好地形成次年的花芽。當樹木中心過於擁擠時,可以選擇最粗的莖幹在基部剪去,保證灌叢內部通風透光。
如果花園中的歐丁香是經過嫁接的(一般為只有一個直立主幹,且在下方砧木和上方接穗之間能發現不自然的連接部位,腫脹膨大,甚至上下方樹皮有明顯不同的紋理),在修剪時避免把砧木剪沒了。
採收
繁殖方式
歐丁香的根系附近可以產生大量的小苗,因此分株繁殖很方便。一般在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落葉後進行分株繁殖,將它根際的小苗帶根掘出,分開後另行栽植。移栽後注意多澆水,有利於根系的形成。
可以在每年夏季進行扦插 ,首先要選當年萌發的粗壯枝條,長度13 - 15 cm左右,剪下插入事先準備好的土壤。適當遮蔭,保持濕潤,50天左右可以生根。若插前用500μg/g的吲哚丁酸蘸一下枝條切口,可使扦插生根率達到80%以上。扦插後小苗順利成活後,第二年春季可以進行移植。
季節性注意事項
早春可進行施肥,開花後可進行每年一次的修剪。避免在夏秋季節修剪它,因為此時它正在形成次年的花芽,此時修剪會導致次年花量減少。夏季炎熱少雨時,注意給它澆水。臨近霜凍前可以澆水澆透,霜凍後則不要澆水,也不要進行移栽。
深冬或早春,可以選擇帶有花芽的枝條,用鋒利的園藝剪刀剪下,拿到溫暖的室內,放在花瓶中加水培養,會獲得提早開花的歐丁香切花。但花序會比春季正常開放的花序稍小,而且顏色稍淡。
常見問題
為什麼我的歐丁香不開花?
怎麼挽救垂死的歐丁香 ?
在花園中, 歐丁香推薦種在哪裡?
它需要充足的陽光,要找一個每天至少有6個小時陽光直射且空氣流通良好的地方。潮濕的不流通的空氣以及缺乏充足陽光會導致歐丁香患病,因此需避開花園中建築物、其他喬木的遮陰。它也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。如果存在排水問題,可在種植前人工填起土墩或墊高的苗床加以改善。不要在牆或喬木附近種植它,因為它的根需要一定的空間舒展。
歐丁香的根是入侵性的嗎?
它們的根部確實需要較大的空間,因為它們會擴散到灌木寬度的1-1/2倍,但不是入侵性的。
常見病蟲害處理方式
白粉病
白粉病通常發生在夏季。發病時,葉片上會產生零星的斑點,隨後逐漸擴大,葉片上會佈滿白色的黴層以及菌絲。最後,白色的黴層會變成白色的稀疏網狀物,並陸續出現黑色的小顆粒。白粉病通常不會導致植株死亡或帶來永久性傷害,只是顯得不美觀。
預防白粉病,需保證植株處在通風透光的環境中,及時修剪植株,避免過度澆水。秋季和冬季落葉後,及時剪下發病的枝條、葉片並銷毀,以減少病菌的來源。在生長季用殺菌劑噴灑葉片,能迅速地清除白粉病。
潛葉蟲
潛葉蟲會在葉片中產卵,使得葉片變黃。在葉片上噴灑印度楝樹油或者殺蟲劑(如Diazinon或者Orthene)可以防止潛葉蟲。
其它病蟲害
此外,下面列出了一些不常見的病蟲害,還請多多注意
- 細菌性疫病
- 葉斑病
- 介殼蟲
- 明翅蛾蛀蟲

相關搜尋項目
